罗恩菲德艺术成长理论—— 儿童六个艺术发展阶段维克多·罗恩菲德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他针对儿童艺术进行了多年研究,将其划分成6个阶段。虽然每个儿童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速度,但整体的成长却是相似的。儿童基本需要经过一个阶段才能进入下一阶段。本文在该理论的基础上,整合其它学者的相关研究和个人实践,并以插画师Jake Lockett 2-17岁的画作为例证。另外,文章对1.5岁到9岁的儿童艺术发展规律和如何引导做了详细阐述,供想要在家给孩子进行艺术启蒙的家长参考。 2-4岁涂鸦期L:自我表现的第一阶段——涂鸦阶段。 这个阶段的涂鸦基本可以看成是婴儿肌肉运动肌肉经验转向幼儿形象思维的过渡时期。家长们也可以把这时期理解为乱画乱涂期,虽说是乱画,但必不可少。在这段时间给孩子提供纸笔,有助于培养孩子手眼结合的能力,认可自己想法和感觉的能力,以及明白自我可以进行创造的意识。 涂鸦阶段里又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基本以提供纸笔给孩子玩之后,逐步会递进呈现的表现。 1)1.5-2岁 无规则涂鸦 主要特征:随意涂鸦,无明确的目的去画画,是孩子享受移动手臂和头眼而产生的行为,画画的内容是运动的结果而非意识。(可参考第1张插图) 人物表现:无 空间表现:无 色彩表现:无意识的使用 设计表现:无 给家长的引导建议:
2)2-3岁 控制性涂鸦 主要特征:开始涂鸦半年后,孩子的控制力就会提升,混乱的线条会从水平线、垂直线,逐渐发展成混合形、圆形等。他们非常享受自己对身体运动的控制。(可参考第1张插图) 人物表现:只是想象 空间表现:只是想象 设计表现:无 给家长的引导建议:
3)3-4岁 命名涂鸦 主要特征:从运动乐趣迈向想象思考,给涂鸦命名,将画的内容与视觉世界联系起来。命名刚开始比较“善变”,画的时候说的是“这是爸爸”,可能画完之后就起成其它名字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就会意识给圆圈加上一条线就能代表“蝌蚪”,加上两条线就能代表“妈妈”,正是进入视觉创作思维。 人物表现:想象或头足人像(两条腿直接连在脸上的人物形象,很多文章也称其为蝌蚪人) 空间表现:只是想象 色彩表现:使用色彩来进行区分涂鸦 设计表现:无 给家长的引导建议:
4-7岁符号象征期L:首次表现尝试——样式化前阶段。 这个时期已经和涂鸦期存在明显差异,这时的画画有目的性,是有意识地表现自己想法的行为。涂鸦从简单的线条转变为对人、动物和物体的初步形状的描绘。这些符号性的画作看起来都不太真实,但对孩子来说,这是在思维上质的变化。 这个阶段鼓励孩子通过绘画自由表达,通常可以使家长发现:孩子通过回忆和经验所获得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感觉和知觉的敏锐度;画中往往暗示更高级智力的大量细节,进而发现孩子所具有的优势智能以及更大可能高度发展的个性特征。 1)4-5岁 早期符号表征 主要特征:孩子在动笔之前,大概已经想好了自己想画什么,意识到这些画圈或线条能够描述他们世界很多带感情的事物。在成人看来很不真实,但能辨别一些特征,对孩子来说已经很满足了。 人物表现:头足人像或头体二足人像(人物有了身体,两条腿直接连在身体上) 空间表现:没有秩序,带有情感意义 色彩表现:根据喜欢来使用色彩,跟实际无关 设计表现:无意识的方式 给家长的引导建议:
2)5-7岁 晚期符号表征 7-9岁图式期L:形态概念的形式——样式化阶段。 9-11岁写实萌芽期L:理智之萌芽——党群年龄阶段。 进入党群年龄,发现社会的独立感,觉得自己是群体的一部分,并且有必要把物体、人物和环境加以特征化,几何线条已不足以实现表达,因而会尽可能去表现眼睛能看得见的事物,直观地去描述,注重事实。 |
关于我们|手机版|小黑屋|地图|【道勤网】-www.daoqin.net 软件视频自学教程|免费教程|自学电脑|3D教程|平面教程|影视动画教程|办公教程|机械设计教程|网站设计教程 ( 皖ICP备15000319号-1 )
GMT+8, 2025-4-30 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