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是清代康熙晚期创烧的釉上彩瓷器装饰技法,由宫廷画师在紫禁城内用进口彩料绘制素胎,经皇帝审阅后二次烧制而成,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其彩料配方以长石、石英为主料,兼具金属胎画珐琅的艳丽与瓷器的温润质感,雍正、乾隆时期在仿古月轩风格基础上融入诗书画艺术,形成'彩料凝重'的独特视觉效果 作为清宫垄断的工艺珍品,珐琅彩与宋汝瓷、元青花并列为历代最受推崇的瓷器品类,现存作品多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 15世纪欧洲佛朗德斯地区首创金属胎画珐琅技法,清康熙晚期由法国传教士引入清宫,经景德镇瓷胎改良后形成独特装饰体系。乾隆二十年后逐渐转移至景德镇御窑厂制作; 技法特征 1.双层烧造: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制素胎,运至京城后由宫廷画师施彩,再入窑以低温烘烤 2.彩料特性:采用含砷乳浊剂的进口珐琅料,烧成后呈现玻璃质光泽 3.装饰规制:康熙朝多黄地花卉纹,雍正朝白地工笔花鸟,乾隆朝盛行锦地轧道开光山水 现存台北故宫的"清雍正珐琅彩蓝料山水碗"突破传统彩瓷平面构图,运用焦点透视法表现纵深空间 。 北京故宫藏'乾隆珐琅彩婴戏瓶'融合书法题诗、胭脂红地轧道等装饰工艺,单件制作耗时长达三个月 清乾隆珐琅彩婴戏纹双连瓶为18世纪中国清乾隆时期宫廷御制的珐琅彩瓷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该器物采用双联瓶形制,融合轧道、珐琅彩绘等多种工艺,底款为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属乾隆朝典型御窑制品。 瓶体以白釉为地,外壁饰婴戏图:一侧绘四童与三羊,寓意“三阳开泰”;另一侧绘九童嬉戏,童子持蝠瓶象征“福在眼前”。纹饰结合胭脂紫彩地璎珞纹、松石绿釉等技法,展现宫廷装饰的吉祥主题与繁复工艺特征。双连瓶形制又称合欢瓶,其造型与纹样共同传递了传统节庆的祥瑞内涵。 |
关于我们|手机版|小黑屋|地图|【道勤网】-www.daoqin.net 软件视频自学教程|免费教程|自学电脑|3D教程|平面教程|影视动画教程|办公教程|机械设计教程|网站设计教程 ( 皖ICP备15000319号-1 )
GMT+8, 2025-7-10 00:21